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国际教育?“接续推进双一流”藏玄机!
1楼
- 一山一闪
- 2023/4/6 3:41:42
2023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从表面上看没有提及国际教育,而实际上,国际教育隐含在教育国际化的表述中,即“双一流”建设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
01 教育国际化与“双一流”建设
“最近5年(2017-2022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学生人均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中央、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在高投入的基础上,2017年正式启动国内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而且,“双一流”院校不断与国际并轨,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三大主流世界大学排名(QS、THE、US News)中,16所国内高校进入世界名校行列(排名全球前200名),创造历史新高。这些跻身世界名校的中国名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8所中国名校在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中都进入前200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强调“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选择。
02 教育国际化与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有三种形式: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总量超过2300个,计划内招生项目、机构由教育部审批。1)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温州肯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2)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都柏林国际学院等;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电气工程)项目等。根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统计,在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双一流”高校5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普通高校3所(汕头大学、温州大学、广州大学),民办高校1所(万里学院)。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双一流”高校占比52.24%,普通高校45.52%。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双一流”高校占27.69%,普通高校67.57%。显然,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双一流”建设和中外合作办学。
03 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问题
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分析,师资建设是教育国际化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教师数量近5万人(48981人),其中,中国大陆教师占比76.5%。在11506名外籍师资中,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占11.9%,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3.37%,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4.7%。在20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平均每个机构或项目的外教数量不过五六个。相比而言,9个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平均外教规模是最大的,远远超过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教严重缺口的局面非常突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利。需要更加兼顾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海外院校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籍师资不足的矛盾。